BG视讯石化机械(000852)2025年半年度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栏目: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2025-08-21
  证券之星消息,近期石化机械(000852)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公司是国内研发实力领先、产品门类齐全的油气和新能源装备研发、制造、专业技术服务企业,历经多年创新发展,形成了“三优四新五特色”技术和产业体系,包括钻采装备、钻完井工具、集输装备3类优势产品,氢能装备、环保装备、化工装备、数字化4个新兴业务,工具服务、再制造服务、设备租赁服务

  证券之星消息,近期石化机械(000852)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公司是国内研发实力领先、产品门类齐全的油气和新能源装备研发、制造、专业技术服务企业,历经多年创新发展,形成了“三优四新五特色”技术和产业体系,包括钻采装备、钻完井工具、集输装备3类优势产品,氢能装备、环保装备、化工装备、数字化4个新兴业务,工具服务、再制造服务、设备租赁服务、设备健康服务、增压技术服务5项特色服务。

  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是油气开采高端装备研发制造及服务,油气集输,加氢、制氢装备研发制造及服务和石油机械设备检测。

  1、钻采装备。主要包括以压裂泵、混砂装置、高压管汇等为核心的成套压裂装备和技术体系,快移快装、沙漠整移、低温等特色钻井装备,海洋、低温和沙漠、超低密度等特色固井装备,万米超深井、油电双驱、网电储能等特色修井装备,大容量车载式、井架式、复合式等特色连续油管作业装备,以及系列高压油气井带压作业装备,能够满足沙漠、海洋等不同应用场景油气勘探开发需求。

  2、钻完井工具。主要包括全系列牙轮钻头、“锋”系列PDC钻头、“龙”系列混合钻头、大扭矩等壁厚螺杆钻具等钻井工具,扭力冲击器、水力振荡器等特色提速工具,桥塞、水泥承留器、滑套、封隔器等系列完井工具。

  3、集输装备。主要包括标准化平台增压、快移快装气举排水、集输增压、储气库等系列天然气压缩机,直缝埋弧焊钢管、螺旋埋弧焊钢管、高频焊钢管、热煨弯钢管四种油气集输钢管,以井控设备、地面测试设备、采油气计量装置及井口装置为核心产品的系列井口及地面集输装备。

  1、氢能装备。主要布局氢制备、氢储运和氢加注环节,发挥核心技术攻关+关键装备制造+一体化解决方案优势,全面构建较为完整的联合创新、装备制造和服务体系。目前拥有系列氢气压缩机、加氢机、站控系统等加氢关键装备,大口径纯氢长输钢管,以及碱水制氢、PEM制氢关键装备。

  2、环保装备。重点布局CCUS领域装备,围绕CCUS全流程作业需求,构建了完整的CO2压缩机技术体系,目前拥有回收压缩机、低压管输压缩机、中压管输压缩机、高压注气压缩机、烟气驱油压缩机,满足碳捕集、输送、封存和利用环节CO2增压需求。针对油气钻采领域,研发了第二代油基钻屑热处理设备(DTTD-II),可实现油基钻屑无害化处理,满足海洋和陆地环保需求。

  3、化工装备。重点布局炼化领域用压缩机,拥有化工压缩机、化工阀门等产品,具备高压聚乙烯压缩机一次机、二次机关键部件国产化能力。

  4、数字化业务。公司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与布局力度,实施“人工智能+油气和新能源装备”行动,推动油田装备产品智能化,构建钻头钻具研选平台、压缩机远程运维平台、SOFElink数智管理平台等服务平台,全力打造新的业务增长点。

  国内政策加力LNG清洁能源推广,多地区出台配套政策,货运行业“油转气”进程提速,LNG加气站网络建设加快推进。公司积极抢抓市场机遇,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基于通用化产品的研发理念,采用模块化设计策略,构建了一套标准化的橇装站和常规站用LNG加气设备系列化型谱,涵盖多种型号的箱式LNG橇装设备和LNG潜液泵橇,全方位满足LNG加气站的多样化使用场景需求。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和勘探目标的日益复杂化,物探装备技术不断向高效化、智能化和高精度方向发展。传统地震勘探装备受限于人工布设效率低、数据实时性差等问题,难以满足复杂地质条件,震源设备和5G节点仪的革新成为行业突破的关键。公司重点布局石油地震勘探领域装备,围绕可控震源全流程作业需求,构建了行业领先的可控震源勘探技术体系,拥有可控震源车、仪器车、5G节点仪、检波器,涵盖激发、采集、处理全链条。

  在5项特色服务中,设备健康服务快速发展,建有国家油气钻采设备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湖北),拥有7项国家级检测资质,覆盖精密测量、理化分析、无损检测和性能试验等业务。在工具服务方面,包括钻头钻具一体化服务、完井工具服务和水下井口服务,有针对性开展米费制、全井承包、租赁式服务、工具串服务等新模式,深度服务“深地工程”、页岩油气、海洋油气开发。再制造服务方面,拥有再制造服务中心,开展装备及工具、部件的检测、大修、改造、升级业务及其相关服务,发展关键部件再制造,助力客户装备数智化升级。设备租赁服务方面,通过直接或间接设备租赁的形式,向承租方出让设备资产使用权以实现经营收益。增压技术服务方面,能够提供电动压裂装备制造一体化服务,井口零散气净化回收、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井口高压注气驱油以及井口增压气举技术服务。

  公司致力“智造大国重器,服务能源安全”,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为方向,聚焦油气增储增产增效主战场,坚持走“核心技术+关键制造+一体化解决方案”专精特新发展之路,为油气勘探开发和新能源应用提供优良装备和优质服务,勇当服务国家能源安全装备主力军。

  1、具有领先的核心技术优势。公司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持续升级超高压结构、超高硬材料、超高能控制、超高精制造“四超”系列核心技术。突破了一批“卡脖子”技术并开发多项世界首创技术,实现油气开采核心装备和工具的国产替代。建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全国钻采专标委固压设备标准工作部等研发平台,成为页岩油气全国重点实验室装备制造中试基地、国际先进的大型成套固压装备研发中心、亚洲大油用钻头和掘进工具研发制造中心、氢气增压装备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

  2、具有完整的关键制造体系和质量保障能力。拥有完备的关键制造、系统集成和高水平的试验能力,建立了基于PLM/MES/ERP大集中的生产运营信息化平台。实验室设备500余台套,试验场面积12万多平方米,拥有6大型式试验场和9个专业检测室。拥有压裂装备、钻头、桥塞3项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1个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建有钻头钻具、钻机、固井压裂设备、天然气压缩机、钢管、氢能装备等生产线,实施数智化改造升级,关键制造能力和质量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3、具有全产业链覆盖与一体化服务能力。围绕打造上中下游贯通、研产销服一体的油气装备智能制造中心,能够根据客户需求提供油气、氢能等领域关键装备工具等个性化解决方案。具备陆地到海洋、常规到非常规、深层到超深层油气开发的装备与工具一体化解决能力。形成钻井工程装备解决方案、压裂工程装备解决方案、井下作业装备解决方案、集输工程装备解决方案、设备健康管理解决方案、氢能供应装备解决方案等六大油气与新能源装备工具解决方案,全力服务能源安全。

  4、具有较高的品牌影响力。公司坚持以用户为中心,以价值创造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致力“智造大国重器,服务能源安全”,已逐步成长为我国油气装备领域的国家名片。依托“四超”核心技术突破,公司构建起“技术领先、品质卓越”的专业化品牌形象,在页岩气开发、深地工程等国家战略中彰显硬核实力。通过“技术+服务”双驱动,公司品牌价值连续三年保持8%以上增长,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品牌建设典型案例。

  5、具有深厚、稳定的人才队伍储备。BG大游(集团)唯一官方网站公司管理层深耕油气装备领域多年,对于行业发展趋势、产品和技术的发展方向、市场变化情况等方面有着较强认知,对油气装备领域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前瞻性。公司通过纵深推进人才强企战略,集聚了一批油气和新能源装备领域高水平、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技术研发队伍1100余人,其中博士17人,硕士400余人;培育了一批具有大国工匠潜质的高技能人才,BG大游(集团)唯一官方网站其中技师及以上高技能人才超过300人;拥有一批锐意进取的营销人才,其中深耕市场一线余人。公司稳定的各层级人才队伍有效推动了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的研发和应用。

  2025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复苏承压,美国关税政策调整叠加地缘冲突此起彼伏,国际油价呈现宽幅震荡格局。国内上游勘探开发投资缩减,油气开采加速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变,深水、超高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持续加大,页岩油和煤层气等非常规资源开发取得显著成果。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尖端技术在油气田的应用已从试点示范进入规模化推广阶段,深海油气开发成为中国油气工业的新增长极。氢能正式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载体,氢能产业生态加速从政策驱动向市场化破局转变,传统能源与清洁能源形成互补发展格局。公司在巩固和发展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奋力拓展新兴产业,探索新的效益增长点。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订货49.4亿元、同比增长14%,营业收入34.76亿元、同比减少10.55%,利润总额4207.45万元、同比减少47.7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02.86万元、同比减少57.33%。

  报告期内,公司石油机械设备营业收入占总体营业收入比重下降,与上年同期相比占比由59.04%下降至56.52%;钻头及钻具占比基本持平;油气钢管营业收入比重上升,占比由13.44%上升至17.22%;其他业务中因天然气技术服务业务量有所下降,营业收入占比由16.73%下降至14.80%。境内营业收入比重同比下降,占比由87.43%下降至81.39%;境外营业收入比重同比上升,占比由12.57%上升至18.61%。受油气田投资缩减和成本压缩以及公司产品交付结算周期影响,公司营业收入和主要产品毛利率下降,同时公司新产业尚处于培育期,投资建设、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需持续投入,短期内无法形成规模效益,公司经营业绩下滑。

  (1)石油机械设备。实现营业收入19.65亿元,同比下降14.36%。虽然收入同比下滑,但公司在部分细分领域仍取得较大突破。报告期内,公司成功获得中石化钻修设备订单,以及中石油大庆油田、青海油田批量车装钻修设备订单,BG大游(集团)唯一官方网站巩固了钻修设备市场领先地位。电驱压裂橇、固井车等高端产品占据市场主导地位。高压管汇上半年订货同比增长10%,175MPa管汇件持续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压缩机业务中石化外部市场占有率显著提升,并中标中海油项目,在高载荷低转速压缩机、螺杆压缩机等机型领域实现订单突破。压力容器、钻井管汇等地面装置在新疆油田等部分市场实现新突破。

  (2)钻头及钻具。实现营业收入3.48亿元,同比下降13.05%。钻井提速提效要求不断升级,钻井公司常态化追求“一趟钻”,公司产品技术与性能持续提升导致钻头钻具用量减少。上半年三大油企总进尺同比下滑并极力压缩成本,公司钻头钻具量价齐跌。为应对不利形势,公司通过导入高附加值功能化新产品实施差异化竞争,突破市场内卷和低价竞争。积极融入中石化上游一体化格局,与油田企业开展一体化合作,推进钻头钻具产品创新,进一步促进市场份额提升。持续巩固中石油塔里木高端市场主力军地位。中海油市场实现新增订货6800万,增长50%。PDC钻头技术实现中海油东海工区新突破,在大尺寸井眼钻井技术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形成的标准化作业模板已具备可复制推广性。

  (3)油气钢管。实现营业收入5.98亿元,同比增长14.57%。成功中标中石化多家炼化企业年度框架招标项目。深度服务国家管网集团重点项目,获评国家管网建设项目管理公司综合考评“优”。完成首批出口海外的二氧化碳输送焊管生产任务,在CCUS低碳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奋力开拓海外市场,积极参加沙特MGS主天然气三期管道项目招标,中标12个标段钢管,合同金额超2亿元人民币。

  (4)氢能装备。实现营业收入0.5亿元,同比增长165%,新增订货7,516万元,同比增长21%。深度参与中国石化加氢站建设项目,发挥核心技术优势,为西部陆海新通道“氢走廊”贯通提供关键支撑,一期4座加氢站全部由公司提供设备制造、安装调试及保运服务。强化市场运作,制定差异化销售策略,精准响应客户需求,在氢能轨道交通领域、地方城投市场均取得积极进展。2025年上半年,公司已在武汉东西湖区临空港购地120亩,拟建设数智氢能机械创新园。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为目标,建设创新研发中心、制造集成中心、试验检测中心和数智服务中心,形成“氢能+”产业集群,推动氢能产业规模化发展,高质量打造中国石化氢能装备制造基地。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打造新的效益增长点,加速LNG加气设备研制和水下井口技术服务。依托在天然气设备领域集成设计、制造加工、试验测试等完备的资质和成熟经验,提升模块化、橇装化、标准化水平,抢抓LNG加气网络建设机遇期,全力打造LNG加气设备优势产品,2025年上半年LNG加气设备成功中标湖北、宁夏、广西等多个省级重点项目,实现新增订货2,538万元,为后续业务增长奠定坚实基础。经多年技术积累,系统构建水下井口研发、制造、服务、维保技术体系,产品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东海市场连续高质量完成3井次水下井口商业应用,首次实现国产井口在高温高压井成功应用,成为东海水下井口市场的主力供应服务商。

  (二)科技创新方面。大力推进优势技术装备迭代升级,钻机设计制造标准、整机自动化水平大幅跃升,高寒高海拔全天候7000米自动化钻机投入现场使用,6台9000米钻机在科威特全部提前开钻。深地钻头钻具助力钻井实现“日进两千米”的跨越,成为我国首批万米井、全部8000米以深井难钻地层的主力工具服务商。创新研制的超级导向PDC钻头和超导螺杆钻具创亚洲陆上页岩气井2项记录,解决了超长水平段轨迹控制难题。加快关键技术装备国产化攻坚步伐,全球首创5000hp电动压裂车亮相北京石油展,8000型电动压裂装备首获意向订单,适应-40℃环境的全国产化液氮泵车实现首套销售。8GPa超高压复合片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与进口高端复合片性能相当。新产业核心技术攻关初见成效,成功研制2000Nm3/h碱性电解水制氢成套装备并完成全尺寸短堆实验平台搭建,LNG橇装设备快速迭代开发,参与亚洲首个深地盐穴大规模储氢项目,高频焊接输氢管实现工艺定型。CCUS完井管柱完成首次工业应用,空气储能封隔器实现批量销售。构建以可控震源车和5G节点仪为核心的物探成套装备解决方案,完成工业化测试制造及产线建设,具备规模化应用能力。

  (三)成本费用管控方面。公司坚持树立全员“经营意识+精益思维”,积极推行精益成本管理,努力提升公司低成本竞争优势。建立全价值链成本改善体系,围绕生产经营重难点,从设计、采购、生产、物流、质量等各环节实施成本改善活动。推行以市场为导向的成本倒逼机制,在投标前、中标后、过程中全流程各环节开展成本倒逼,制定各环节的成本控制目标和措施,强化产品订单过程控制。对非生产性支出项目进行重点管控,细化预算分解,严格把控费用开支范围和标准,对支出的必要性及合理性从严从紧审核,2025年上半年公司非生产性支出下降明显。

  (四)国际市场开拓。报告期内,国际市场实现新增订货12.1亿元,同比增长15%。公司通过深化国际化战略布局,先后与中石化集团多家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共同推进“组团出海”。与沙特阿美、ADNOC等石油巨头签署合作备忘录,推动压缩机产品进入道达尔、索纳塔克等国际企业供应链体系。钻采装备获得亚非市场批量订单,泥浆泵国际市场取得突破,自主研发的深井钻机首次进入科威特高端市场并投入运营。固井设备、压裂混配设备及压缩机等高端装备在非洲市场实现成功应用。钻头钻具在科威特、阿尔及利亚市场增幅明显,矿用钻头成功打入海外主流市场,在南美铁矿项目中表现优异。公司海外业务已从单一产品出口向全产业链解决方案输出转型。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石化机械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一般,盈利能力较差,营收成长性优秀,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240019号。